top of page
  吉 客 分

NIHAO

作家相片吉客創生

美力「泰德」|英倫的現代美術館

已更新:10月31日


從「泰德現代」對看「聖保羅大教堂」

續「有機城市|新舊建築和諧的經典倫敦」所提到遊逛倫敦的新經典路線,「泰德現代 Tate Modern」是與聖保羅大教堂相對的「新」地標。從泰德朝「聖保羅大教堂」望去,是不是有產出對佇立四百多年的大教堂行注目禮的情懷呢?

Photo credit | Chi Hsu (2016.12.31)

泰德現代美術館

英倫的博物館大都是免費的,(營運經費來自政府補助,但優質展場維護不易,所以都會有小額贊助箱,建議支持這些小額贊助),傳統的倫敦博物館,包括: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等等,現代受歡迎,並共列前五大的參訪博物館,就是加上了「泰德現代美術館」(註1)。

泰德現代(Tate Modern) 很好識別,高聳的煙囟,標準式的工業建築,有三個主要出入口,前後棟的 Boiler House, Blavatnik Building 都可以進出。

文中要特別提到的空間是原建築的渦輪室,現在仍保留「渦輪 Turbine」的名稱,進入美術館空間後,不似現代美術館講究的明亮,渦輪大廳 (Turbine Hall) 挑高封閉,原本黑壓壓地放置渦輪的廠房,加了照明,成了可以辦服裝秀場、電影欣賞的活動公共空間,没有特定使用時,開闊寬大的空間,提供倫敦人及家庭、學校很好社交、互動及教學空間。 美術館成了一處很「酷」有趣的地方。

Photo credit | Chi Hsu (2016.12.31|2018.07.05)

常態展和不定期的特展,只要在下午3:00前能走來泰德現代,在閉館前挑個展室來個心靈的沈澱,最後喝杯咖啡,就會有一個心神飽滿的一天。

在大倫敦地區工作和居所之外的第三空間選擇很多,有戶外空間,也有各式各樣的文物|美術|博物館,這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選擇,免費進館不僅是觀光客的旅遊福音,也是納稅居民的社會福利(雖然是繞了一大圈才回饋到),依琪姐的閱讀記憶,這似乎是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為鼓勵已漸富足的社會能再提昇淨化,用政策補助或民間贊助博物館,從十九世紀以來的影響,英國現今社會對文物的重視及美術的感知,已是生活品質的一環。

泰德館群衍然已成引領英國美術的要館:泰德學

泰德館群,在英國有四座,倫敦就有二座,另一座就是 Tate Britain,主要收藏公元1500年至今的美術品。原名國立英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British Art)於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建立,2000年在 Tate Modern 開幕後,改名 Tate Britain (泰特不列顛),十六世紀後英國畫家的作品,以 Tate Britain 收藏為世界之最。姐對英國浪漫主義印象派畫家 Tuner (透納)最是崇拜,在 Tate Britain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作品。

泰特館群還有另外二個:泰特利物浦 (Tate Liverpool) 和泰特聖艾夫斯 (Tate St Ives)。

Photo credit | Chi Hsu (2017.12.17)

泰德的 2018 亞洲行

泰德學成為美的顯學之一,也在今年前來亞洲巡迴展,最後一站在台灣的高雄美術館,以「祼」為策展主題,與英國境外的觀眾共享藝術的感動。

Photo credit | Chi Hsu (2018.8.4)

【註1】 泰特現代藝術館是位於英國倫敦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博物館隸屬泰特美術館集團,其集團並設有泰特不列顛、泰特利物浦、泰特聖艾伍茲等等。泰特現代藝術館的建築物前身是座落於泰晤士河的河畔發電站。當初由建築師賈爾斯·吉爾伯特·史考特(Giles Gilbert Scott)設計。1981年發電站停止運作。後來由瑞士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皮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改變了它的用途。現在館藏有亨利·馬蒂斯、畢加索及馬克·羅斯科等大師的作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