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吉 客 分

NIHAO

作家相片城際小巷旅行人 1 號

日本蘭學的開基地|長崎出島

已更新:9月25日




姐從瞭解荷蘭治台史後,進而對荷蘭角度的大航海時期有著進一步瞭解的興趣,且荷蘭是日本鎖國時期唯一可以通商的國家 -「長崎」是荷蘭人在日本唯一能通商的城市,所以長崎在日本歷史上有著作為國際交流、貿易和宗教文化窗口的地位【註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長崎唯一能進出的區域:出島【註 2】 - 就成了姐在長崎一日遊的重點行程:


從長崎車站往「出島」方向,可以走路、搭電車、開車(計程車),都是很令人愉悅的前往方式!


Map Source | Google

現今的「出島」是復原後的建築,以歷史遺址博物館的方式對外開放,就是在這個起點荷蘭人將西方知識傳播至全日本!(來「出島」前,先到訪了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看到蘭學引入日本的醫學、天文物理學及語文學,這是東西交流的文明史。)


Photo Credit | Chi Hsu

能親自踏踩在這文明史的開基地,有著跨國界融合的感動!




當踏上表門橋時,一切彷彿走入江戶時期繁忙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領域 - 荷蘭商館、日本管理人、會計和總務負責人、各類作物的倉庫,都修舊如舊呈現在眼前。


(Photo Credit | Chi Hsu)



當長崎是日本的國際門戶


當一座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國際門戶時,她的影響力如何?姐看到其中之一展間將長崎輸出至當時世界各港埠,及輸入至日本內地各處的分佈地圖時,非常地歎讚長崎的歷史榮耀!


(Photo Credit | Chi Hsu)



而當時長崎輸出所至的港埠城市,姐也曾到訪過,在這展間,串連了好幾座城市的光榮年代!


(Photo Credit | Chi Hsu)



 

【註 1】長崎在日本的歷史定位:(與ChatGPT的協作)


1. **國際貿易的中心**:從16世紀開始,長崎成為日本與外國,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中國之間的主要貿易港口。這使得長崎成為當時日本少數幾個接觸外國文化和技術的地區之一。德川幕府時期的鎖國政策中,長崎的**出島**成為唯一允許外國商人(主要是荷蘭和中國)進入的地方,維持著有限的國際交流。


2. **基督教傳播的關鍵地點**:16世紀時,葡萄牙傳教士如聖方濟各·沙勿略來到日本,並在長崎傳播天主教。雖然基督教在日本逐漸受到鎮壓,並進入地下活動,長崎的隱藏基督徒(即「隱れキリシタン」)在歷史上留有重要的印記。即便在嚴厲的禁教時期,許多信徒仍秘密保持信仰。


3. **幕末開放與西化的窗口**:在19世紀中期,日本結束鎖國政策,重新開放對外貿易,長崎作為開港城市之一,迅速成為外國人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的地區。這使得長崎成為西方技術和知識進入日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日本的現代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4. **二戰中的原子彈轟炸**:長崎最為世界所熟知的歷史事件是1945年8月9日,美國對其進行的原子彈轟炸。這次轟炸造成了數萬人死亡,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今天,長崎和平公園和原爆資料館成為反思戰爭、倡導和平的象徵。


5. **多元文化的共存**:長期以來,長崎因其歷史上的國際交流而形成了一種多元文化氛圍。這裡有中西方建築、基督教堂、孔子廟等象徵著不同文明交匯的文化遺產,也體現了長崎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地的特殊歷史地位。


長崎的歷史定位因此充滿了國際性、宗教意義及戰爭反思,它作為日本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日本近現代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角色。


【註 2】出島 - Dejima 的介紹:(與ChatGPT的協作)


出島(Dejima)是位於日本長崎的一個人工島,歷史上曾作為日本與西方世界進行有限交流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江戶時期(1603-1868)的鎖國政策期間。以下是出島的主要歷史背景與其重要性:


1. **人工島的建造**

出島原本是由德川幕府在1636年命令長崎的當地商人建造的一座人工島,目的是將外國人和日本人隔離,以防止外國宗教(主要是天主教)進一步傳播。這座扇形小島面積只有約1.3公頃,位於長崎港內。


2. **葡萄牙人的驅逐與荷蘭人的進駐**

出島最初是為了安置葡萄牙商人而建,但由於幕府對基督教傳播的恐懼,葡萄牙人在1639年被驅逐。從1641年起,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唯一獲准在出島經營的西方勢力。此後,出島成為荷蘭商人與日本進行貿易的唯一地點,荷蘭也成為當時日本唯一保持正式外交和貿易往來的西方國家。


3. **科學與技術的橋樑**

儘管幕府實施鎖國政策,出島成為西方科學、醫學和技術傳入日本的唯一途徑。通過荷蘭商人,日本學者和政府官員得以接觸到歐洲的最新知識,這些知識被稱為「蘭學」(即「荷蘭學問」)。出島由此成為日本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文化和科學交流的樞紐。


4. **幕末時期的變遷**

到19世紀中期,隨著西方列強(如美國、英國、俄羅斯)強迫日本開放港口,出島的貿易壟斷地位逐漸減弱。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里率領黑船來到日本,要求開放國門,最終促使日本結束了鎖國政策。1859年,長崎成為正式開放的通商口岸,出島的重要性隨之下降。


5. **今日的出島**

現代的出島已被修復並重新向公眾開放,作為一個歷史遺址和博物館,展示其在日本鎖國時期的角色。許多原來的建築被重建,遊客可以看到荷蘭商館、貿易辦公室和倉庫等設施,體驗當年東西方在此地進行的有限交流。出島成為日本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象徵著日本在鎖國時期的對外接觸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