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蘭學的開基地|長崎出島
已更新:10月31日
姐從瞭解荷蘭治台史後,進而對荷蘭角度的大航海時期有著進一步瞭解的興趣,且荷蘭是日本鎖國時期唯一可以通商的國家 -「長崎」是荷蘭人在日本唯一能通商的城市,所以長崎在日本歷史上有著作為國際交流、貿易和宗教文化窗口的地位【註1】。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長崎唯一能進出的區域:出島【註 2】 - 就成了姐在長崎一日遊的重點行程:
從長崎車站往「出島」方向,可以走路、搭電車、開車(計程車),都是很令人愉悅的前往方式!
English Brief
Dutch Trade: From 1641 to 1853, Dejima was the only place in Japan where Westerners were permitted to trade. Dutch merchants were restricted to this island, and strict regulations controlle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 Despite the restrictions, Dejima facilitated a significant exchange of knowledge between the Dutch and Japanes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This knowledge exchange became known as Rangaku, or "Dutch Studies."
Architecture: Today, Dejima has been partially restored to resemble the original structures from the Edo period, with wooden warehouses, residences, and gates. It provides a glimpse into the architecture and layout that existed during its peak as a trading pos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Dejima is a symbol of Japan's early efforts to engage with the West on controlled terms. The isolation policy helped shape Japan’s unique approach to foreign relations and cultural exchange, which influenced its modernization in the Meiji era.
現今的「出島」是復原後的建築,以歷史遺址博物館的方式對外開放,就是在這個起點荷蘭人將西方知識傳播至全日本!(來「出島」前,先到訪了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看到蘭學引入日本的醫學、天文物理學及語文學,這是東西交流的文明史。)
能親自踏踩在這文明史的開基地,有著跨國界融合的感動!
當踏上表門橋時,一切彷彿走入江戶時期繁忙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領域 - 荷蘭商館、日本管理人、會計和總務負責人、各類作物的倉庫,都修舊如舊呈現在眼前。
(Photo Credit | Chi Hsu)
當長崎是日本的國際門戶
當一座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國際門戶時,她的影響力如何?姐看到其中之一展間將長崎輸出至當時世界各港埠,及輸入至日本內地各處的分佈地圖時,非常地歎讚長崎的歷史榮耀!
(Photo Credit | Chi Hsu)
而當時長崎輸出所至的港埠城市,姐也曾到訪過,在這展間,串連了好幾座城市的光榮年代!
(Photo Credit | Chi Hsu)
【註 1】長崎在日本的歷史定位:(與ChatGPT的協作)
1. **國際貿易的中心**:從16世紀開始,長崎成為日本與外國,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中國之間的主要貿易港口。這使得長崎成為當時日本少數幾個接觸外國文化和技術的地區之一。德川幕府時期的鎖國政策中,長崎的**出島**成為唯一允許外國商人(主要是荷蘭和中國)進入的地方,維持著有限的國際交流。
2. **基督教傳播的關鍵地點**:16世紀時,葡萄牙傳教士如聖方濟各·沙勿略來到日本,並在長崎傳播天主教。雖然基督教在日本逐漸受到鎮壓,並進入地下活動,長崎的隱藏基督徒(即「隱れキリシタン」)在歷史上留有重要的印記。即便在嚴厲的禁教時期,許多信徒仍秘密保持信仰。
3. **幕末開放與西化的窗口**:在19世紀中期,日本結束鎖國政策,重新開放對外貿易,長崎作為開港城市之一,迅速成為外國人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的地區。這使得長崎成為西方技術和知識進入日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日本的現代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4. **二戰中的原子彈轟炸**:長崎最為世界所熟知的歷史事件是1945年8月9日,美國對其進行的原子彈轟炸。這次轟炸造成了數萬人死亡,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今天,長崎和平公園和原爆資料館成為反思戰爭、倡導和平的象徵。
5. **多元文化的共存**:長期以來,長崎因其歷史上的國際交流而形成了一種多元文化氛圍。這裡有中西方建築、基督教堂、孔子廟等象徵著不同文明交匯的文化遺產,也體現了長崎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地的特殊歷史地位。
長崎的歷史定位因此充滿了國際性、宗教意義及戰爭反思,它作為日本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日本近現代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角色。
【註 2】出島 - Dejima 的介紹:(與ChatGPT的協作)
出島(Dejima)是位於日本長崎的一個人工島,歷史上曾作為日本與西方世界進行有限交流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江戶時期(1603-1868)的鎖國政策期間。以下是出島的主要歷史背景與其重要性:
1. **人工島的建造**
出島原本是由德川幕府在1636年命令長崎的當地商人建造的一座人工島,目的是將外國人和日本人隔離,以防止外國宗教(主要是天主教)進一步傳播。這座扇形小島面積只有約1.3公頃,位於長崎港內。
2. **葡萄牙人的驅逐與荷蘭人的進駐**
出島最初是為了安置葡萄牙商人而建,但由於幕府對基督教傳播的恐懼,葡萄牙人在1639年被驅逐。從1641年起,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唯一獲准在出島經營的西方勢力。此後,出島成為荷蘭商人與日本進行貿易的唯一地點,荷蘭也成為當時日本唯一保持正式外交和貿易往來的西方國家。
3. **科學與技術的橋樑**
儘管幕府實施鎖國政策,出島成為西方科學、醫學和技術傳入日本的唯一途徑。通過荷蘭商人,日本學者和政府官員得以接觸到歐洲的最新知識,這些知識被稱為「蘭學」(即「荷蘭學問」)。出島由此成為日本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文化和科學交流的樞紐。
4. **幕末時期的變遷**
到19世紀中期,隨著西方列強(如美國、英國、俄羅斯)強迫日本開放港口,出島的貿易壟斷地位逐漸減弱。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里率領黑船來到日本,要求開放國門,最終促使日本結束了鎖國政策。1859年,長崎成為正式開放的通商口岸,出島的重要性隨之下降。
5. **今日的出島**
現代的出島已被修復並重新向公眾開放,作為一個歷史遺址和博物館,展示其在日本鎖國時期的角色。許多原來的建築被重建,遊客可以看到荷蘭商館、貿易辦公室和倉庫等設施,體驗當年東西方在此地進行的有限交流。出島成為日本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象徵著日本在鎖國時期的對外接觸史。
Comments